主 页 专题集  
 

 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中國知識分子事工的我見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中國的教會在神祝福眷顧下,不斷增長已是不爭的事實。而近年來,福音在知識分子中迅速傳開,並取得喜人的效果,更是令人振奮和感恩。中國教會增加了這一支生力軍,前景將更為燦爛,因此對知識分子的福音事工,也吸引了越來越多海外信徒的關注和投入。


          不可否認,知識分子是一個十分重要的階層,人數也隨著社會上文化程度普遍提高而越來越多;在他們中間做福音事工的重要性,是毋庸置疑的。作為一個群體,他們在思想模式和生活方式上的特殊性,也是不應忽略的;因此在向他們作福音事工時,應有針對性的策略和方法,方能取得較好的效果。


          但從另一方面看,與中國其他社會階層人士相比,知識分子的信主比例仍屬偏低。往往在他們中間,表示有興趣了解福音的人多,當作西方文化窗口欣賞的人多,真能跨出決志信主那一步的,就比較少;就是在信主以後,也容易在瞬變的環境前,表現出妥協和不穩定性,較多考慮個人的得失。他們的知識和領悟能力,在中國教會的成長過程中,確實是十分寶貴的因素;但他們的一些弱點,又同樣會帶給教會負面的影響。


          神定下“相信“作為接受救恩的方法,(約1:12)這是最公平的,不論是知識份子,或沒有文化的老年人,在用信心接受救恩上,是同樣的容易,同樣的難。我常喜歡用數學的算式作比方,等號前面的數字各不相同,等號後面的答案卻是相同的。知識分子在對真理的認識和領悟上,顯然是佔了極大的便宜,但那些不利於信仰的因素,對他們的誘惑也比別人強。而一個沒有文化的老姊妹,對真理的認識可能十分有限,但魔鬼要動搖她的信仰,也不那麼容易。在文化革命中,沒有什麼文化的老年信徒,往往在信仰上,表現得更加剛強堅定。


          從中國教會的歷史看,也是如此;在二、三十年代,西方神學院曾經造就出一批中國知識分子,打算培養他們成教會領袖人物;可是這些人對今日中國教會的興旺和增長,幾乎沒有留下什麼正面的影響;他們也是當教會面臨逼迫苦難時,最先消聲匿跡的一群。究其原因,固然西方神學的學術性趨向,比較適宜於安定的環境;但中國知識分子自我中心的傾向,過分良好的自我感覺,也是不容忽視的不利因素。


          知識分子被認為是如此突出的階層,只是在中國人的社區範圍。同樣在西方社會,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,大有人在;但很少有自冠以知識分子美稱的。由於過去中國社會教育水平普遍低下,只有少數人取得受高等教育之機會,因此這些人在社會上,受到格外的尊敬和重視,形成歷史上的士大夫階層。隨著西學東漸,士大夫的稱謂雖逐漸被知識分子的名稱所代替,但過份良好的自我感覺傾向,卻仍保持了下來。我想這可能正是知識分子各種軟弱性表現的總根源,也是他們接受福音過程中的最大攔阻。


          在作知識分子事工時,確實應當按照他們的特點,制訂有效的福音策略和方法。有人把作知識分子事工,稱之為中國福音事工的第三工場。(有別於家庭教會和三自教堂工作)但所謂的第三工場,應祇是在傳福音的策略和方法層面,不應是在培植第三勢力,另闢第三教會。把知識分子獨立在教會其他階層人士之外,將是中國教會的不幸;如果因此形成類似過去的宣教教會,(相對於本色教會)這不但不能引導這些信主的知識分子,在中國教會中起到應有的積極作用,勢必還會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。


          總的來說,知識份子事工要達到良好的效果,必須制定有針對性的福音策略和方法;比如較多提到有關科學和理性方面的問題。但值得注意的是,在向他們傳福音的過程中,不應是加強他們過份良好的自我感覺,而是減弱他們凌駕於其他階層以上、或之外的特殊心態傾向;不是鼓勵他們在信主後自成超然的一群,而應認識教會的真理,看到自己祇是這身體中的肢體,不同肢體應當相互配搭,彼此聯絡;只有這樣,才能使身體漸漸增長,在愛中建立自己。(弗4:16)


          知識分子歸主,現在可能是最好的時機。不論他們是否真能如有些人預測的,將成為中國教會的領袖;他們在社會上,確實是重要的一群。他們的歸主,必會給中國的福音事工,帶來不可忽視的影響。希望凡作這事工的弟兄姊妹,都能够把他們引向正路,能够和廣大弟兄姊妹打成一片,把中國教會建成合一的,肢體彼此配搭的,基督完整的身體。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冩於1999年6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