救救弃婴、救救孤儿
上几天在此间世界日报看到一则报导,一位去中国的西方游客眼见一弃婴冻死路边,路人竟都熟视无睹,任她死去。当消息及照片在西方报纸上刊登时,引起极强烈的反响。无独有偶,这次我回国探亲得到最深刻的感受,也正是有关弃婴和孤儿的情况和需要。
田里的弃婴
当我去X市作培训时,见到B姊妹,两年不见了,她竟然多了一个女儿,已经会跑、会叫了。她告诉我这女孩是检来的。约两年前,她妈妈(住在乡下)听到农田里有婴儿哭声,遁声寻去发现这婴儿,一时周围围上好些人,大家七嘴八舌也没有能说出妥善的处理方案,最后她妈妈不得不暂时把婴儿带回家。可是这种救死扶伤的行为却换来了干部的警告:「这婴儿的出生显然是在人口计划之外的,把她领回来抚养是助长超额生育,破坏一胎计划,鼓励弃婴行为。 」
一下子把老姊妹搞胡涂了,不知该如何处置这个婴孩,丢也不是,不丢也不是。B姊妹知道后去把婴孩抱了过来,她已有一个刚上小学的儿子,所以付了二千余元的罚款才使这婴儿报上了户口,成为一个可以合法生存的人。据说这已经给她优待了,否则超生婴儿没有四五千元休想报上户口呢!她给婴儿取名多加(弃婴一定是女的),她的家原就是作接待工作的家庭,如今小多加已成了众弟兄姊妹的宠儿。
当我听了小多加的身世眼眶都湿了。难怪如今人见到弃婴时都熟视无睹,无动于衷了,冷酷的现实已把人的心琢磨得麻木无情了。幸好B姊妹和她妈妈不是经常遇到弃婴,否则她们既不可能领养一大群婴儿,又无能力为每个孩子付上几千元的罚款,面对社会上弃婴不断,不熟视无睹又更有何法呢?
医院门口的弃婴
离开X市来到Y市,那里的A弟兄夫妇果然面对弃婴不断的棘手问题。他们夫妇同在当地一家最大医院任职,A弟兄是著名的外科大夫,若不为了信仰,他早已经升为副院长了(条件是要先加入共产党),但他宁愿放弃这样升迁的机会。他们热心爱主,乐善好施,已是众所周知的事。 一次一个病危的人被弃置在医院门口,照例无家属签字担保,先付保证金,医院是不收留的。A弟兄签了字病人才被收留治疗。那知病人在病情好转后偷偷溜走了,留下医药费二万余元,责任全落在A弟兄身上。这次我见到他们时,有人提到这件事,A弟兄只轻描淡写地说了声:「那没什么。 」
使他们真正难处置的是医院门口不断发现的弃婴,别人可以熟视无睹,任这些小生命死去后丢到太平间了事,A姊妹却怎么也不忍心见死不救。一次两次她和丈夫负担费用救活婴孩,再通过关系把弃婴送去当地的福利院。周围的人旁观者有之,冷言冷语者有之,几乎没有什么人肯伸出援手与他们一起来救救这些弃婴的。次数多了,连福利院也叫他们以后少管闲事。幸而A弟兄的外科高超技术,人人都有要求教他帮忙的时候,才没有过份的为难他们。但常此以往也已使A弟兄夫妇不胜负担。当A姊妹说到医院门口经常发现弃婴,甚至已发展到每当有弃婴就有人会来告诉她,似乎要看她如何处置的难堪局面,她表现出来的那种焦虑神情,使我既感动又无奈,除了与她一同忧急叹息外,还能作什么呢!
教会照顾 弃婴的难处
C姊妹是M市家庭教会的主要负责同工,那里有三万以上的信徒。去年圣诞,他们分十天在不同地区连续举行庆祝活动传福音,共有二万七千余人出席,每次聚会以呼召结束,共有二千余人上台决志信耶稣。她也同我谈到她们那里弃婴问题的严重,每当看到听到这些无助的小生命悲惨可怜的下场,心中实在不是滋味。她很有负担想由教会来主辨一个孤儿院收养弃婴,她深信让弃婴从小在教会中长大,从中必能兴起爱主事奉主的人。
她的构想确实不错,她们教会的能力也比B姊妹母女、A弟兄夫妇强多了。但当我们认真深入研讨其可行性时,发现问题并不那么简单。首先家庭教会既不被政府所承认,自然无法使它所办的孤儿院获得登记和承认。其次这些弃婴在孤儿院可以不愁吃穿,但却不能没有户口,弄得不好可能还会落得个拐骗婴儿的罪名,谈到这里,真使我感慨万千,没想到对这些可怜的弃婴竟然这么难施以援手呢。
「蒙爱之家」
这次的大陆行以访问F市G弟兄的私人孤儿院结束。多年前我曾在G弟兄家领过聚会,近几年听说他收养了十余名孤儿,一直没机会再到他那里去。这次行程中神让我不断听到这些弃婴孤儿的呼声,勾起我去看望他们的决心。
G弟兄夫妇都是医师,在F市郊有一个诊所,发展成一间乡镇医院,取名福音医院。几年前一个清晨,他的一个儿子出去工作听到婴儿哭声而把婴儿抱了回来,经过全家精心救护,奄奄一息的小生命终于活了过来,唤起他们全家对救助这些小生命的负担。
不久后当地的福利院(G弟兄是那里的兼职医师)因经费无着而停办,十几名孤儿有被遣送回去的,实在无处遣送的鼓励私人领养,G弟兄领了四个回家,就这样在自己家中办起了私人孤儿院,取名「蒙爱之家」。消息传开后,周围不断有人把无家可归的孤儿送来,络续增加到十六个孤儿,是他们最大的容纳量了。G弟兄全家动员,两个媳妇负责孤儿的生活调理和安排,一个儿子负责后勤杂务,已出嫁的女儿也时时回来帮忙,G弟兄负责教导,妻子和另一个儿子则主持诊所医务工作,以医院的收入维持「蒙爱之家」的开支。如今孤儿大多已属入学年龄,可以想象光学费一项开支,就已是惊人的数目。我参观了他们男女孤儿的寝室,年龄最幼小的还另有一间,由媳妇与女儿轮流值班伴睡,一只只小床上迭放着整洁的被褥,述说着G弟兄全家多少辛勤的劳苦和心血。
看着这一切,岂能再塞住怜悯的心,不伸出援助的手,为这些可怜不幸的小生命大声疾呼:「救救弃婴、救救孤儿。 」
2001年4月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