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 页 讲道集 讲道集-事奉道路  
 
 

 

弟兄和睦同居

   历代志下3: 1“所罗门就在耶路撒冷,耶和华向他父大卫显现的摩利亚山上,就是耶布斯人阿珥楠的禾场上、大卫所指定的地方,预备好了,开工建造耶和华的殿。”

历代志上21: 15-19“神差遣使者去灭耶路撒冷,刚要灭的时候,耶和华看见后悔,就不降这灾了。吩咐灭城的天使说:‘够了,住手吧!’ 那时耶和华的使者站在耶布斯人阿珥楠的禾场那里。大卫举目,看见耶和华的使者站在天地之间,手里有拔出来的刀,伸在耶路撒冷以上。大卫和长老都身穿麻衣,面伏于地。大卫祷告神说:‘吩咐数点百姓的不是我么?我犯了罪、行了恶,但这群羊作了什么呢?愿耶和华我神的手攻击我,和我的父家,不要攻击你的民,降瘟疫与他们。’耶和华的使者吩咐迦得去告诉大卫,叫他上去,在耶布斯人阿珥楠的禾场上,为耶和华筑一座坛。大卫就照着迦得奉耶和华名所说的话上去了。”

 

建殿有指定地方

    感谢神,教会在过去多年的苦难中,很多事工给拆毁,现在大家都有同感,是主给机会,把这些事工再重新建立起来的时候了。我们能生活在今天这个时代,有份于这次教会的建造,并不是因为我们比我们的前辈好,这是主对我们这一代弟兄姊妹的特别恩典。

    就像当初大卫很想为神建造圣殿,可是神却不要他建造,这建造的重任落在所罗门和他那一世代的以色列人身上。以大卫和所罗门作比较,所罗门是远不如大卫那样诚诚实实顺服神的。(王上11: 4)但神却把建殿的恩典给了所罗门,不是因为他配,而是神的怜悯,神的拣选。

    我们也是如此,今天我们能有份于当前的教会复兴和建立,有更多事奉神的机会,并不是因为我们配,我们比我们的前辈强,而是神的怜悯。那些走在我们前面的弟兄姊妹可能比我们更忠心有见识,更刚强有心志,可是神没有给他们这样的机会。正因如此,当今天我们投入到教会的重建事工时,更应当谦虚谨慎,竭力作工,以免亏负神的恩典。

    虽然大卫没有直接参与圣殿的建造,但他为建殿准备了许多材料,其实也就是在建殿事工上有份,参与圣殿的建造。(代上22: 4)同样我们的属灵前辈为今日教会事工建造,也不是没有准备的,我们今日的事奉圣工,都是他们过去事奉的继续;连我们自己,也就是他们所准备的一块材料,我们能有今日的灵命光景和真理认识,是和他们对我们带领栽培分不开的。

    大卫不但为建造圣殿准备了材料,他还准备了建造圣殿的一块地。我们知道要进行任何建造,都首先需要确定地点。即使你有再好的建筑材料和技术力量,准备得再充分,如果没有地方或造错地方,那么一切努力都必全归徒然。地点错了,根基就错了,所有的建造也就错了。所以在历代志下31节告诉我们,当以色列民要开工建造圣殿的时候,是到大卫所指定的地方,就是摩利亚山。

    在我另一篇信息里有说过,为什么建造圣殿必须要在摩利亚山,因为在那里亚伯拉罕曾经献上他所爱的独生儿子以撒。神要以色列人在摩利亚山建造圣殿,正是要他们认识,事奉神、敬拜神是从甘心奉献自己开始的。       

    不但如此,就是到了摩利亚山,也不是整座山随便那里都可以建造圣殿,还有一个指定的地点,那就是在这座山上的耶布斯人阿珥楠禾场。大卫如此指定,是因为神曾经指定他在那里筑坛献祭,也垂听他在那里的认罪祈祷,免去他们当受的灾罚。(代上21: 28)如果可以由大卫自己作选择,我想他一定会选择自己最好的产业来建造圣殿,但他知道耶布斯人阿珥楠的禾场,才是神的心意所在。耶布斯人原是神要消灭的迦南七族之一,是外邦人,在以色列人看来是不洁净的。(出34: 11)神怎么会选中一块在他们看来是不洁净的产业呢?而且阿珥楠的禾场是在摩利亚山的山上,如果在山脚下建造,不是大家都方便吗?但神不在乎产业是以色列人还是外邦人的,是山上还是山下比较方便的地方,神指定要的,就是阿珥楠的禾场,应当说神选中的是阿珥楠。

这是承担责任的地方

    大卫统一了以色列国以后,国势日见强盛,失去过去那样谦卑依靠神的心,数点百姓正是他这种心态的具体反映,想夸耀自己的力量。神知道这正是历来以色列民失败堕落的根源,为免得他们重蹈过去的覆辙,就通过最严厉的惩罚,要把他们从这种心骄气傲光景中,及时挽回过来。

    大卫确实是合神心意的人,他在认识到自己这样作是得罪神以后,就带领民间的长老,勇于向神承认罪恶、承担责任,也因此得到神的怜悯,免去更大的灾罚。当神差遣天使要灭耶路撒冷的时候,大卫祷告说:“吩咐数点百姓的不是我么?我犯了罪,行了恶,但这群羊作了什么呢?愿耶和华我神的手攻击我和我的父家,不要攻击祢的民,降瘟疫与他们。”他首先承认这罪是由他带头犯的,是他造成的,这群羊是无辜的,并且甘愿承担这次罪行的所有责任,求神降灾于他和他的家,不要降灾于这些百姓。当时大卫祷告蒙了神的垂听,并指定在耶布斯人阿珥楠的禾场那里,筑一座坛献祭赎罪。

    大卫选定这地方建殿,正是要提醒他子孙中一切作君王的,要记住这个教训,带领百姓走神喜悦的道路;当国中有任何偏离神的地方,要勇于承担责任。以色列民中若有人任意妄为,那只是社会上的个别现象;但当一国之君偏离神,妄自尊大时,就会使全民族都走向败坏,造成全社会的败坏风气。事实上正是这样,在大卫以后的君王里,凡是敬畏神遵行律法的,百姓也就跟着行神喜悦的事。当君王是悖逆神偏离律法时,全国上下就充满败坏和得罪神的事,神对以色列民的败坏也唯君王是问。(王下24: 3

    今天凡是在事工上负责的弟兄姊妹,神选召我们事奉祂,不是要我们辖制群羊,而是要带头作榜样。(彼前5: 3)我们被称为负责的,不是地位比别人高,可以指手画脚,而是要负起责任承认错误、担当软弱、承担后果。当教会中发生任何事情的时候,我们应当走在前头;当需要有人承担责任的时候,我们应当挺身而出;这才是真正的负责,是一切事奉神的人必须要有的心志。

    可是我们却常有失败的表现,当教会事工作出一点成绩时,大家争着把成绩往自己身上拉,尽量在人前表明,这事工是我负责进行的。虽然满嘴荣耀归给神,实际上却向人暗示自己的功劳。当事工有什么问题时,就赶紧撇清自己,推卸责任,相互指责,在言语间有意无意地影射谁才是责任者。如果教会里同工都是这样不肯负责,信徒不分门别类、纷争结党才怪呢!这些人即使热心奔走忙着作工,但他们显然走错了地方,不是在摩利亚山,更没有到阿珥楠禾场。

    文化革命时,有一处家庭教会的事工被发现,好几位弟兄姊妹被抓起来。当时教会的一位主要负责弟兄刚巧不在场;当他知道后,他不是庆幸自己蒙主保守得免于难,更没有责怪那些被抓的弟兄姊妹作事不谨慎,造成麻烦;他主动到公安局去说,我是这些事工的策划者和负责人,他们都是按照我的安排如此作的,我愿意承担一切责任。这样公安局就把他拘留下来,把其他人放了。

    每当我读经,看到大卫在神面前承担责任的祷告,我总会想到这位宝贵的弟兄,因着他肯起来承担责任,把难处都拉到自己身上,其他弟兄姊妹就因此得免难处。这位弟兄在建造神的家时,没有走错地方,他是到了摩利亚山,到了阿珥楠的禾场,是在神指定的地方开工建造的。

这是弟兄和睦同居的地方

    那么为什么神要指定在阿珥楠禾场筑坛献祭,才肯赦免大卫和以色列百姓的罪呢?这里我们需要借助犹太人的一个传说,帮助我们明白神拣选阿珥楠禾场的原因。

    大卫数点百姓这件事情,除了我们念的历代志上21章,在撒母耳记上24章也有记载,但这两处地方记载的细节有些不同。在撒母耳记上记载的,不是阿珥楠的禾场,而是亚劳拿的禾场;而且阿珥楠有四个儿子,亚劳拿却没有。大卫买阿珥楠的禾场花了六百舍客勒金子,他只用五十舍客勒银子买了亚劳拿的禾场与牛。在犹太人的传说中,这不是两处地方的记载有出入,而是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在背后。

    据说阿珥楠和亚劳拿是两兄弟,他们的父亲把摩利亚山上的这片土地留给他们二人,希望他们兄友弟恭,和睦同居。父亲没有把土地一分为二,它是同属他们兄弟二人的。在这块土地上,没有一处地方能说这是我的,那是他的,每个地方都是他们二人共有的。以后兄弟之间感情起了摩擦,彼此有了隔阂,最后二人分开生活,把父亲留下的共同产业分成两个禾场,彼此间的关系也日见疏远。

    这一年风调雨顺,他们所种植的都有百倍的收成。当弟弟亚劳拿收了这么多粮食的时候,他一面向神感恩,一面也想到按照父亲的意思,这片土地是共属他们兄弟二人的,这些收成他哥哥阿珥楠也当然是有份,不全是他一个人的,兄弟间这样彼此划清界限并不是父亲的意思。

    这天晚上他躺在床上,翻来覆去睡不着,越想越觉得自己的亏欠。最后他就起来,背起一袋粮食,到他哥哥那里去。心里默默地说:哥哥啊,我实在很对不起父亲,也对不起你。但神还是那么恩待我,今年给我所种植的有百倍收成。按照父亲的意思,这原就不应当分成你的我的,我一个人也吃不了那么多。你孩子多,负担重,有更多需要,我一直对你关心太少。这样他放下那袋粮食后就回去睡觉。

    到第二天,亚劳拿发现他的粮食并没有少,还是那么多。他想昨天晚上莫非我只是梦里背了一袋粮食到阿珥楠那里去,不然怎么会一袋不少呢?所以第二天晚上,他又背起一袋粮食到阿珥楠那里,可是到第三天他的粮食还是没有少。

    第三天晚上他再背起一袋粮食到阿珥楠那里去,这次当他背着粮食过去的时候,看见那边远远的有一个人,也背了一袋粮食过来。当两个人走近的时候,一切都明白了,那边过来的不是别人,正是他的哥哥阿珥楠。当两个人各背着一袋粮食在路上相遇的时候,不需要说什么,兄弟彼此抱头痛哭。从此以后,这两兄弟虽然还是各在自己的禾场生活,却相互关心、彼此相爱,真正的和睦同居。

    虽然这只是犹太人的一个传说,传说不能当圣经来教导,但这一传说所包含的寓意教训,却是完全符合真理的原则。犹太人自豪地宣称,他们的圣殿是建造在弟兄和睦同居基础上的,这才是神最喜悦的地方。弟兄和睦同居是作神居所最根本最重要的条件。

    如果这一传说是事实,那么当大卫指定要在耶布斯人阿珥楠和亚劳拿的禾场上建造圣殿时,他心中的内疚和自责就不用说了。他知道为什么他产业中,再好的地方神都不要,因为在他家里兄弟残杀,明争暗斗,神会要在这样的地方建造祂的殿吗?神会在这样的地方应允他们的祷告吗?

    以色列人尚且知道,他们的圣殿需要建在弟兄和睦同居的地方,今天我们教会又该在哪里建造呢?神的家必须是和睦同居的,但和睦同居不一定就是吃大锅饭、凡物公用、统一领导、单一组织。阿珥楠和亚劳拿的父亲希望他们和睦同居,也不会是要他们只能两个人老死相守一辈子。在实际的生活中,他们到时各立门户原是正常的,但即使各立门户,却不应有门户之见。尽管阿珥楠和亚劳拿各有自己的禾场,但他们在彼此相邻的同时,是彼此相爱相顾的,他们的心是相同相通的,这才是他们父亲真正希望的和睦同居。

怎样方能同心合意

    虽然我们在教会里,到处可以听到同心合意,合而为一这样的教导,但事实上总是教导归教导,分门别类的情形多过同心合意。我相信造成这种情况我们都有责任,这一方面是由于我们里面的旧人没有治死,所以当旧人彼此相遇相处时,是必然会引起纷争嫉妒的。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们对同心合意,合而为一的理解片面,存着不切实际的要求,或是对真理认识不全面而造成。

    多年前我到北方作工,听到那里有两位老弟兄,各带领一个聚会点,互不往来,还相互指责。当时文化革命过去不久,信徒大多是初信,就这两个人在当地算是老资格,各人夸耀自己的老经验,互不服气,使信徒很作难,不知听谁的好。当我去看其中的一位时,他很直爽地说:同心合意这个道理我也讲,大家都懂,但问题是到底要谁去同谁的心,谁去合谁的意。他的意思很清楚,要我去同他的心,我不干,要他来同我的心,他又不愿意,所以讲来讲去,大家还是老样子。按他的说法,道理大家都懂都会讲,真正要去行是行不通的。

    像这位老弟兄这样对同心合意的理解,今天在教会里恐怕还不在少数。如果主的教导要我们同心合意,是按照那位老弟兄那样理解,那么确实是很难作到,凭什么我要去同别人的心呢?当时我跟那位老弟兄说,同心合意是我们大家都放下自己的心,以主心为心,大家有同样的心,不就同心合意了吗?(腓2: 5)正因为他理解错了,才以为这个道理是只能讲、不能行的。

同心合意不是大联合

    上几年在家庭教会里,也吹过一阵‘大联合’风,要把各家庭教会联合在一个统一组织之下,说这是走向教会合一。圣经里只有教导我们要合而为一,从来没有说大联合的。记得文化革命的时候,社会上也曾经搞过大联合,但这和我们说的合而为一并不相同,‘大联合’并不是合而为一这个名词的现代版。耶稣为我们祷告,要我们合而为一,那是指我们心灵的合一,指我们在事工上的同心,指我们在主里的相爱。大联合则是指组织管理上的统一,口号形式上的一致。这是在完全不同层面的要求,合而为一跟大联合完全不是一回事。

    事实上凡是搞大联合的,还没听说有搞成功的。往往还没有联合,就已经为了怎样联合,用什么名称,举什么旗号,听谁的号令,争得面红耳赤,吵得不可开交。这样的大联合,热闹一阵子,最终一事无成,也是必然的结果。这怎么能和圣经的教导‘合而为一’等同起来呢?

    教会应当合一,唯耶稣基督是元首,圣经是信仰准则,凡重生得救者都在这普世教会之内;一主、一信、一洗、一神,这是合一的基础。(弗4: 4-6)除此以外,我们不需要都在一个组织之内、一个名称之下、一种方式之中,都听一个人的话。不在一处聚会不等于分门别类,在一处聚会可能明争暗斗,纷争结党更厉害。唱诗祷告的形式可以不同,但只要内容作法不偏离真理原则,彼此的心灵仍可相通,仍在合一的范围内。

    真正的和睦同居,不是要求大家必须对所有问题看法作法都一致。虽然信仰的原则是没有什么可以求同存异的,丧失原则的妥协包容也不是和睦同居,但对非基本信仰的有些经文,彼此有不同理解领受,或是在一些属灵追求形式作法上,大家有不同倾向,这是可以彼此接纳、彼此尊重的。圣城新耶路撒冷有十二个门,将来我们进去,进任何一个门都一样,不必大家都进同一个门,也不必十二个门每个都经过。但却必须是这十二个门中之一,不是随便什么门都可以进新耶路撒冷的。(启21:12

宗派不等于宗派精神

    过去在中国教会里宗派林立,教会事工遭受很大损失,很多人提出要消灭宗派的口号,认为这些问题都是宗派造成的。其实宗派的产生是有它正面作用的,它不但在教会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,就是现在,它仍然继续在起正面作用。造成教会混乱和分门别类的原因,其实并不是宗派,而是宗派精神。虽然宗派精神常因宗派而产生,但两者还是有区别的。有宗派不一定就必然有宗派精神,没有宗派也照样可以有宗派精神,我们称之为没有宗派的宗派,它给教会带来分门别类、纷争嫉妒的情况,可能比有宗派还更危险更可怕。

    教会中有些事工,如普世传福音的使命,不是个别信徒单打独斗能作得好的,甚至单个教会的力量也不足以挑起这些事工的重任,这时宗派的作用就显出来了。虽然宗派容易带入宗派精神,但宗派精神不是不能避免的。宗派之间不需要勉强联合,但应当主动配合。当各宗派间彼此能在福音事工上,相互关心、联络、支持,这就是主所要的合一,在心灵层面的合一。有些人自称已经消灭宗派,已到‘后宗派时期’,实际上很可能是凭借权势,吞併一切宗派,使自己成为唯一最大的宗派,贯彻着更严重的宗派精神。

    家庭教会的特点是没有统一组织,这是长期来特殊环境造成的;而且家庭教会的存在和成长都表明,这种没有组织的松散情况,正是神智慧的安排。所以有没有必要搞大联合,把所有的家庭教会都集中到一个统一组织之下呢?答案是明显的,不需要。那么不在一个组织之下,是不是就无法同心合意呢?答案也是明显的,完全可以。

    不可否认,由于家庭教会没有统一组织,确实存在因没有王而任意称王封王的现象,造成各自为政的局面;存在彼此纷争、相互攻击的情形;这是今日家庭教会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。但造成这种局面的真正原因,并不是因为没有一个统一组织,而是因为在某些负责同工身上,存在着严重的宗派精神。用圣经上的话,就是这些人没有治死他们的旧人肉体。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,不是要有一个大联合的组织,而是要这些负责同工好好到神面前去,对付自己的旧人,钉死自己的肉体。事实上任何组织都无法真正有效解决纷争结党的问题,往往只是把纷争结党从一种表现形式,转化为另一种表现形式。

兄弟争斗的痛心

    以色列人建造的圣殿,不过是有形的殿,尚且必须建立在弟兄和睦同居的基础上,流传下这个美丽的故事。今天我们要建造的是神的家,是无形的殿,难道不更应当建立在弟兄和睦同居的基础上吗?一个充满了纷争结党的地方,神会要住在里面吗?正像神说:“这称为我名下的殿,在你们眼中,岂可看为贼窝么?”(耶7: 11

    多年前我碰到一位姊妹,她一面哭一面告诉我她家庭不和睦的情形。她有两个儿子,都已到成家的年龄,但因没有住房而无法结婚。当时的环境你就是有钱也租不到房子,所以两兄弟都想占有原来她们母子三人住的那间房屋,就可以结婚。他们互不相让,天天下了班回到家里吵闹打架。这位老姊妹说,她天天在家看着他们两个人打架,都是她的儿子,谁挨打都心疼。她哭着说,她实在不要住在这样的家里,但就是她搬出去也解决不了问题,因为两个人都需要这间房屋,叫她给谁呢?她说她宁愿住任何地方,也不要这个家,就是住草棚也比这个家强!

    我也有两个儿子,他们之间一直是兄友弟恭,我常为此感谢神,心中很得安慰。在我记忆里,只有一次看到他们不知为什么事发生了争吵,继之就彼此推打起来。虽然只是推一下就停了下来,但在我心中造成的震惊,已经是难以描述的。看儿子打架,一次就已经够多了。第二天我看到在他们房间里有一张纸条,是哥哥写给弟弟的,说昨天的事很没有意思,对不起。就是这样几秒钟的争吵,可能对他们来说,事情早已过去;但在我心中留下的痕迹,是终生无法磨灭的,比遭受任何损失都更难过,因为我是他们的父亲。

    所以我非常体会那位姊妹,看着她两个儿子天天互相打斗时,心中是怎样的痛苦。那么当神看到祂的儿女之间分争结党,相咬、相吞时,祂的心又将如何呢?祂会要住在这样的地方吗?这位老姊妹说巴不得离开自己的家,这只是她的愿望,因为她没有地方可去。我们的神难道也只是说说而已,非得看着我们天天打架,自己没有别的地方可去吗?

    其实神已经清楚告诉我们:甚愿你们中间有一人关上殿门,免得你们徒然在我坛上烧火。万军之耶和华说,我不喜悦你们,也不从你们手中收纳供物。(玛1: 10)教会是神的家,如果在那里祂的儿女天天相互打架,难道祂不痛心吗?圣殿必须建造在弟兄和睦同居的根基上,这才是神乐意居住的所在。

今天我们在哪里建造?

    当圣殿开工建造的时候,材料早已有了准备,每个人也都热情高涨要参与建造,但必须是在摩利亚山上,耶布斯人阿珥楠和亚劳拿的禾场。地方错了,一切建造就只能归于徒然。今天正是我们重建教会的时候,教会经过多年的艰难,按时机和条件来说,很多事工也是到了重建恢复的时候,更要紧的是弟兄姊妹的心灵也准备好了。但如果我们一面积极参与建造的工程,一面又彼此论断、相互攻击,这样的建造能蒙神记念吗?算得上是在建造神的家吗?这样的人一定是走错了地方。

亲爱的弟兄姊妹,让我们在事奉神之前,先来到神指定的地方,到摩利亚山,像亚伯拉罕那样,把我们最心爱的以撒献给主。像大卫那样,甘愿承认己罪、承担责任、担当比我们软弱的弟兄姊妹。来到阿珥楠和亚劳拿的禾场,活出弟兄彼此相爱、和睦同居的见证、同心合意、合而为一。这样我们的事奉必定蒙神的记念,我们才是真正建造神的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