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底嘉教会---要战胜自我
启3:14-21
14 「你要写信给老底嘉教会的使者,说:『那为阿们的,为诚信真实见证的,在神创造万物之上为元首的,说: 15 我知道你的行为,你也不冷也不热;我巴不得你或冷或热。 16 你既如温水,也不冷也不热,所以我必从我口中把你吐出去。 17 你说:我是富足,已经发了财,一样都不缺;却不知道你是那困苦、可怜、贫穷、瞎眼、赤身的。 18 我劝你向我买火炼的金子,叫你富足;又买白衣穿上,叫你赤身的羞耻不露出来;又买眼药擦你的眼睛,使你能看见。 19 凡我所疼爱的,我就责备管教他;所以你要发热心,也要悔改。 20 看哪,我站在门外叩门,若有听见我声音就开门的,我要进到他那里去,我与他,他与我一同坐席。 21 得胜的,我要赐他在我宝座上与我同坐,就如我得了胜,在我父的宝座上与他同坐一般。 22 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,凡有耳的,就应当听!』」
彼前2:11
亲爱的弟兄啊,你们是客旅,是寄居的。我劝你们要禁戒肉体的私欲;这私欲是与灵魂争战的。
最无知的教会---不认识自己
耶稣给老底嘉教会的信,是七封书信里的最后一封,因此也最集中反映主再来之前教会的情形。在这七个教会中,这是大家比较最熟悉的一个;只要提到末世教会的情形,大家就会想到老底嘉教会的不冷不热、自以为富足,为此受到耶稣严厉的警告:自以为一样都不缺,其实是困苦、可怜、贫穷、瞎眼、赤身的,一样都没有。
从耶稣的话可以知道,这是一个不认识自己,最无知的教会;陶醉在自以为是,自以为有的光景中,活在私欲里而不自知。在这个教会里,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属灵争战,就是私欲和灵魂之战;就如刚才我们念的彼得前书里所说的,“我劝你们要禁戒肉体的私欲,这私欲是与灵魂争战的”。
不但要得胜魔鬼,更要得胜自我。
耶稣写这七封书信,并且把它们放在启示录“将来必成的事”前面,又在每封书信里都提到有对“得胜的”呼召和应许,说明耶稣写信的目的,乃是在他再来之前呼召得胜者;不但可以免去即将来到的特大灾难,还能在基督的国度里与他一同掌权。要得胜,必然是经过争战,才会达到得胜的地步;那么这是一场怎样的战争,争战的对手又是谁呢?从耶稣的这七封书信里,给我们看到有好几个教会争战的对手乃是撒但;如别迦摩教会有撒但的座位,推雅推喇教会有撒但深奥之理,非拉铁非教会有撒但一会的搅扰。因此这几个教会正在进行的争战,对手乃是撒但魔鬼,天空属灵气的恶魔。弗6:12
但在给老底嘉教会的书信里,却没有提到撒但的攻击或搅扰,而是充满了自我私欲的表现;虽然归根结底还是撒但的工作,但撒但是通过他们自我私欲的表现而临到。因此他们正在进行的属灵争战,直接的对手就是自我,也就是彼得书信里提到的“私欲与灵魂之战”。自我的最大问题就是私欲的表现,而这里说的灵魂则是指我们重生后的新生命;由此可知我们要成为得胜者,除了要战胜魔鬼撒但外,还要战胜自我私欲。魔鬼虽然凶狠,但要战胜自我,恐怕是一场更难打的属灵争战。
争战的对手是自己,难以下手。
说它难打,首先就是因为对手乃是自己;虽然自己不一定比魔鬼更坏,但人总是容易原谅自己,袒护自己,以至在与自我争战时下不落手。这私欲与灵魂的争战,也就是在我们里面的旧人与新人之战,旧天性和新生命之间的争战。当与魔鬼争战时,我们靠着主,会没有顾忌狠狠地打;但当要与自我争战时,就会找理由原谅自己,下不了手,常常是高高举起,轻轻放下。
在箴言里也有这样的提醒:“治服己心的,强如取城”;箴16:32说明要战胜自我的艰难。过去我在灵修院受造就时,我们用的诗歌本是院长贾玉铭自己著作的诗歌,其中有一首我们经常唱的,第一句就是“人生最大仇敌,就是我们自己”。我们前辈在教导时,非常重视“战胜自我”这一主题;像治死旧人、钉死老我这类信息,是他们讲道时经常提到的内容,是我们每个人灵命成长、属灵追求的关键因素。从他们一再提醒强调,可知要战胜自我的不易。
战场就在我们里面,随时随在会发生。
这场争战难打的第二个原因,战场就在我们里面,因此随时随在都会有私欲向灵魂展开诱惑或挑战,使人防不胜防。撒但的攻击虽然厉害,但基本都是来自外在环境或客观事物,和私欲的诱惑挑战比起来,就没有那么频繁。可以说从我们得救之日起,这私欲和灵魂的争战就开始在我们里面随时发生,而且还是一生之久,直到我们见主的面。只要我们还活在肉身之内,这旧人就不可能死透,肉体的邪情私欲就无法根绝。
保罗在罗马书第7章,从自己亲身的经历和体验,对此作出很具体的教导。他把新人和旧人、新生命和旧天性之间的争战称为两律交战;一个是顺从神的律,一个是肢体中犯罪的律。罗7:22-25这里的“律”应当是指从新生命或旧天性产生的自然倾向和愿望;新生命的倾向和愿望是顺从神,而旧天性的倾向和愿望则是随从肉体的败坏。
在这场随时临到的属灵争战里,连保罗都承认“我真是苦啊”,经常会被私欲掳去而失败。虽然在这场争战中,失败是难免的,但一时的失败,不等于就是彻底失败;保罗的经历,最终靠着爱我们的主,是可以得胜、脱离自己肉体私欲的羁绊。
所以请注意,我们说难打,不是意思打不赢;如果打赢一次,也不等于就是“已经打赢”,可以高枕无忧了。我们更不要因为一次被打败就认输不再继续打;只要靠着主,坚持跟旧人自我打下去,即使打败了,只要向主悔改,再接再厉向私欲自我应战,直到见主面的时候,就能被主称为“得胜的”。在这场一生的争战中,能坚持到底,就是胜利。
不但如此,这两律交战的经历,也是我们灵命成长的关键;每战胜一次私欲,我们的灵命就成长一次,多一次战胜自我的经历,新生命就丰盛老练一次。我想这就是为何主容许我们的旧人,在我们里面持续与我们新人为敌的原因,给我们的新生命有不断成长丰盛的机会。
私欲还不到直接犯罪的地步
这场争战难打还有第三个原因,因为自我的表现主要就是私欲的泛滥;而私欲一般还不到直接犯罪的地步,这就更使人在要战胜自我时,有了原谅自己的借口,下不落手了。“私欲既怀了胎,就生出罪来,罪既长成,就生出死来”。雅1:15一般称为私欲,常是指停留在意念里的情欲向往,即使有犯罪动机,也还没有具体行出罪来,因此还不到直接犯罪的地步;但是雅各清楚指出,人怀了胎,早晚会生下孩子,有了私欲,若不及时悔改回头,也必然会发展到犯罪的地步。我们要战胜自我、制止私欲,正是为帮助我们及早从歧路转回,不至到犯罪无法收拾的地步。
这也正是魔鬼勾引人犯罪最常用的手段,利用似乎还不是直接的罪行,迷惑人放松警惕、原谅自己,勾引人从偏离正路、渐渐走上犯罪的路。巴兰就是从私欲的一点点贪心开始,利用“去去何妨”走在神任凭的路上,最终堕落成为假先知,走上自我毁灭的道路。民22:20
“不冷不热”是指怎样的表现?
耶稣指责老底嘉教会“也不冷、也不热”,应当就是指像私欲这一类的表现,说好谈不上,说坏倒也好像没有什么坏;但耶稣知道,虽然一时还没有直接犯出罪行,若不及早回头悔改,是迟早会走上犯罪道路的。耶稣说巴不得他们或冷或热,热当然是耶稣的希望,但为何也巴不得他们冷呢?原因就在这里,冷了还有可能认识自己、悔改回头;不冷不热、说好不好、说坏不坏,就无法认识自己,对自己还很满意,没什么需要悔改的,也就没有悔改发热心的可能。
老底嘉教会并不像别迦摩教会有撒但的座位,但也没有耶稣的座位,在座位上坐着的是他们自己。他们也不像推雅推喇教会有撒但深奥之理,只是也没有纯正的福音真理,全是自以为是的道理。他们不是不看圣经,但只是自我中心地看,只见应许权利,不见责任托付。他们是热烈欢迎耶稣前来的,但只是欢迎耶稣来作客、莅临指导;耶稣还在门外叩门,没有进来,因为耶稣不是要来作客,他是要来作主、作元帅的。书5:13
正因为老底嘉教会这样不冷不热的表现,使他们在私欲与灵魂的交战中,私欲占了上风还不自知,还自以为富足、一样都不缺,成了最无知的教会。
最自私的信仰--不想付代价。
老底嘉教会的无知、不认识自己,极端的自我中心,也造成他们的信仰是最自私的;耶稣在信中一连三次提出要他们买、买、买,也就是要付代价、要付代价、要付代价。我们平时听惯了救恩全是恩典,是白得的,为何这里耶稣却这样强调要付代价;是不是有矛盾?
耶稣作成替死代赎的救恩,确实是白白赐给一切相信他的人。但当我们已经相信了耶稣,得到了救恩,接下来我们不是“手续已经办完、等着上天堂”,而是要持守我们的信仰,继续跟随耶稣前行,遵行神的旨意,完成所托付的使命;这时耶稣很清楚指出,是需要有撇下所有、背起十字架来跟从他的心志,是需要准备付代价的。太16:24
在希伯来书有一段教导,对这不同要求,有清楚的解释。来5:13-14我们初信耶稣时,犹如初生的婴儿,是只能吃奶,无法独立生活,因此什么都会有人照看喂养,是没有需要付代价之要求的。但婴儿不能一直是婴儿,是要长大成人的,这时就不能再等人来喂奶,而是要自己吃干粮了;不但需要过独立的生活,还应当能帮助别人,成为社会上有正面积极意义的人。
人生如此,属灵的生命也如此。耶稣说:“我来了,是要叫羊得生命,并且得的更丰盛”;约10:10我们得生命毫无疑问是白得的,不需要付代价,但要想得的更丰盛,从圣经全备的教导可以知道,那是需要经过努力追求,需要付代价的。老底嘉教会显然是想不但白得救恩,而且继续白得下去,不付任何代价;因此他们的生命也就只能停留在初生婴儿阶段,无法追求灵命的成长丰盛,一切等待耶稣来成全,成了最自私的信仰表现。
要买火炼的金子,真正成为富足。
老底嘉教会在物质条件上,可能是比较富裕的;这使他们只看见自己地上的财宝,自以为富足而狂妄自大,看不到自己灵里的贫穷。耶稣向他们指出,地上的财宝是经不起火的试炼,无法带到天上去的;要向他买火炼的金子,这才是永存的天上财宝。
耶稣没有明说这火炼的金子具体是指什么,我们又当用什么来买火炼的金子;我想林前3:11-13这段经文,可以给我们得到一些明白的方向。我们因信得救后,在天上就有了“基业”,这是耶稣白白赐给我们的。弗1:11但接下来各人需要在这根基上建造,这时各人所使用的材料就有了不同;有用金银宝石的,有用草木禾秸的。这不是我们心想用什么材料,就可以有什么材料,而是由我们今日所付不同代价决定的。
或许有人说他喜欢回归自然,过山野朴素的生活,所以选用草木禾秸来建造;但问题是各人的工程还需要经过火的试验,只有金银宝石的建造才存得住。耶稣的意思很清楚,只有用金银宝石来建造,才是永远的,荣耀的;而金银宝石的价格是比草木禾秸贵重得多,是需要付出昂贵之代价的。因此今日我们所付的代价越大,买到的火炼金子也就越多,在天上的建造也就越多金银宝石,可以经得起火的试验。
买白衣穿上不至于羞于见主
不但要买火炼的金子,也要买白衣穿上,可以在见主面时,不至于羞愧难当。很多人以为这件白衣不就是我们信主时因信称义所得到的义袍吗?为何耶稣在这里又要他们买呢?确实,当我们信主时,我们就“蒙恩得穿光明洁白的细麻衣”;启19:8既然是蒙恩穿上,也就是白得的;但需要注意这节经文最后还有一句话,“这细麻衣就是圣徒所行的义”。
同一节经文,前面讲的是“蒙恩得穿”,后面却说“就是圣徒所行的义”;这件白衣既是蒙恩穿上,又和“圣徒所行的义”有关,似乎有矛盾,其实正说明真理的全备教导。我们在得到这件白衣后,不是保存在衣箱里,乃是要穿在身上;因此如何保持这件白衣不被沾染污秽,一直保持光明洁白,就是我们的责任,这就要付代价了。今日我们在世上要过圣洁生活,保持这件衣服光明洁白,是需要作出很多牺牲、付出很多代价的;这也应当就是耶稣要老底嘉教会付代价买白衣的原因。
当主再来时,凡预备好的信徒,都将复活或被提见主;他们是主的新妇,身上也都穿了主所赐的白衣,只是这白衣保持光明洁白的程度,各人不一定相同。这和各人平时生活中,为保持圣洁而付出代价的多寡直接有关,也就是“圣徒所行的义”具体内容。将来我们见主面时,即使都是欢欢喜喜的,欢喜的程度也会有不同,区别就在今日我们为保持这件白衣洁白所付不同的代价。
买眼药擦眼,使你能看见。
耶稣要他们不但买火炼金子和白衣,还要买眼药擦眼,才能看见。眼睛是神所造,是白白赐给我们每个人的;按理只要有眼睛,应当就能看见,为什么耶稣还要老底嘉教会信徒买眼药擦了才能看见呢?我想耶稣这里说的“看见”,是指想看什么?看到什么?大家都有眼睛,但各人想看的东西却有很大差别;大家看同一件东西,但各人看到的内容却会有很大不同,简单地说就是眼光不同,反映人的心思不同。
耶稣在世时,曾在圣殿门口医治了一个生来眼瞎的;约9:1法利赛人对此大为恼火,为了打压耶稣,也把他赶出了会堂。当耶稣再遇见他时,问他“你信神的儿子吗”?那人回答“谁是神的儿子,叫我信他呢”?耶稣的回答“你已经看见他,现在和你说话的就是他”;约9:37不但告诉他自己就是神的儿子,叫他相信,而且更含蓄地指出,这才是他得医治能“看见”最重要的原因。在旁的法利赛人虽有眼睛,但他们想看的是物质世界,看到的是名利财富,看不到耶稣是神的儿子,其实乃是属灵的瞎子。
老底嘉教会就是这样的情形,他们自以为有眼睛能看到一切,什么都知道,却就是看不到耶稣,看不到自己的问题;他们看世上事物的眼光很锐利,却就是没有属灵的眼光,不明白神的心意要求。他们如同法利赛人那样,虽有眼睛却等于是“看不见”的瞎子;因此耶稣要他们付代价买眼药擦眼睛,才能看所当看、见所当见的。这代价应当就是撇下眼目情欲的世界,谦卑认识自己的贫穷赤身,寻求明白神的旨意,过一个以神为中心的人生。
仍蒙主的疼爱—要悔改发热心
在我们想来,这样一个无知不认识自己,又自私只想得祝福、不想付代价的教会,简直一无是处,应当受到耶稣严厉谴责警告和唾弃才是;然而耶稣在信中却说,“凡我所疼爱的,我就责备管教他”。这样一个教会竟仍然蒙主疼爱,似乎有些使人感到意外。
圣经在提到“爱”时,原文有两个不同的词,一个是大家熟悉的“阿嘎倍”,这是在圣经里用得比较多的;另有一个词也是反映“爱”的,叫“菲来哦”,着重反映感情的爱。耶稣在这里对老底嘉教会用的就是这词,中文圣经很恰切地译为“疼爱”。这个词还有一个意思就是亲嘴,亲嘴的爱,完全的感情流露。
耶稣对老底嘉教会用亲嘴的爱,使我们想到浪子回家时,那位老父亲跑过去抱着他连连亲嘴的情形。路15:20当时的浪子是又脏又臭、又按律法是不洁净的,但老父亲全顾不上这一切,抱着儿子连连亲嘴的疼爱,不仅是对儿子的宽恕和接纳,更是因看到儿子吃了这么多苦而心中不舍、看到他回来、心中的期待终于成真而心满意足。
我们也由此可以明白耶稣对老底嘉教会所存的心意和期待;这样一个不争气、不成材的教会,却仍然是主所疼爱的儿女,仍不放弃对他们的期待,耐心等候他们能悔改发热心。不但如此,耶稣对他们得胜的应许,也是最大的,“要赐他在我宝座上与我同坐”;这是一同作王的应许,还有什么能比这一应许更荣耀呢?启20:6
这乃是对众教会和信徒的应许
可能有人会想,和其它几个教会比起来,耶稣对老底嘉教会是不是有偏心?这是耶稣七封书信里的最后一封,其实就是反映耶稣对众教会和他众儿女最终的心意和期待;这些应许并不是只对老底嘉教会说的。耶稣在每封信中都特别指出“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”,就是告诉我们,这七封信虽然在当时是分别写给亚西亚七个教会,但经过圣灵的复述和感動,就成了耶稣藉圣灵向历世历代众教会所说的话,反映耶稣对他众儿女的教导和提醒。
圣经留给我们耶稣的这七封书信,并不只是要指出当时这七个教会各自存在的问题,更是要指出在主再来之前,末世的教会都难免或多或少会存在的许多问题,是每个神的儿女都需要作出全面反省和悔改的内容。而这许多对得胜者的应许,只要我们悔改发热心,也是大家都同样有机会能得的赏赐。
但愿我们每个人都能从这几封书信得到提醒和激励,认识末世教会的这些光景,常常反省,及时向主悔改,并且发热心;这样我们就都能得到将来在主宝座上和他同坐的荣耀应许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