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||||||||||||||
![]() |
主 页 | ![]() |
![]() |
讲道集 | ![]() |
![]() |
讲道集-奋兴培灵 | ![]() |
![]() |
![]() |
||||
![]() |
||||||||||||||
撒种的比喻 马太福音13: 3-8 “他(耶稣)用比喻对他们讲许多道理,说:有一个撒种的出去撒种,撒的时候,有落在路旁的,飞鸟来吃尽了。有落在土浅石头地上的,土既不深,发苗最快,日头出来一晒,因为没有根,就枯干了。有落在荆棘里的,荆棘长起来,把它挤住了。又有落在好土里的,就结实,有一百倍的、有六十倍的、有三十倍的。” 马太福音13: 19-23 “凡听见天国道理不明白的,那恶者就来,把所撒在他心里的夺了去,这就是撒在路旁的了。撒在石头地上的,就是人听了道,当下欢喜领受,只因心里没有根,不过是暂时的。及至为道遭了患难,或是受了逼迫,立刻就跌倒了。撒在荆棘里的,就是人听了道,后来有世上的思虑、钱财的迷惑,把道挤住了,不能结实。撒在好地上的,就是人听道明白了,后来结实,有一百倍的、有六十倍的、有三十倍的。”
耶稣在世时曾讲过很多比喻,但作解释的却不多,这个比喻是耶稣自己作了比较详细解释的,把祂通过这比喻要告诉我们的内容明明白白的指了出来,也为我们留下了解释比喻的最好典范。 在这比喻里有四种土地,它們是路旁的、土浅石头地的、荆棘地的和好土。只有好土才结实,其它的都不能结实,不是因为种子不好,而是因为土地的问题。耶稣告诉我们不同的土地,是指人心对神的道不同的态度,因而造成不同的结果。 路旁是指硬心拒道者 那撒在路旁的不但不能结实,而且不能生长,种子撒了以后很快就被飞鸟吃掉。耶稣告诉我们飞鸟是指恶者撒但说的。当然撒但是最不愿意有任何人信耶稣的,牠总是尽力要阻挡人接受耶稣作救主,不但那些撒在路旁的,就是撒在好土的,牠又何尝不想把种子夺去呢?为什么这四种心地中,只有撒在路旁的种子被夺去,显然跟人心本身也有一定的关系。路旁的土地一定是很硬的,种子撒在那里连表层都进不去,所以必然会被飞鸟吃掉。表明人心刚硬,对神道的完全拒绝。 耶稣把路旁指作听了以后不明白的,我想这不是指那些要想明白而还没有明白的,而是听了不想明白的人。在我们向人传福音时,这是最难传的一群;他们对福音完全没有兴趣,也不想听,心存偏见。如果他们刚硬的心不改变,任何道理你怎么样向他们讲都没有用,因为他们宁愿由魔鬼在他们的心里作王,任凭牠把他们的心眼弄瞎,所以任何种子撒在他们心里都停不住,毫无效果。 我想在我们中间大概没有这一类的人,因为我们都是信了耶稣的。但我们是否因此都能如好土有百倍的收成呢?耶稣在这比喻里除了撒在路旁的外,还有三种都多少是把种子接受了,但卻并不是都能结实。只有结实的好土才受到主的称赞,因为达到主撒种的目的。另外两种虽然似乎是有接受神的道,但不能结实,达不到主的目的和要求,在主看来还不能算是真正明白接受神道的人。所以我们千万不要因自以为已经接受了主的道就满足,如果我们不能结实,我们对主的道在接受上是一定还存在一些问题的。耶稣在这比喻里向我们指出了两种原因,如果我们中间有人虽然信了耶稣,却不能结实,这两种原因应当就是我们借以反省的最好写照。 土浅石头地是指无心追求的 首先耶稣提到的是土浅石头地,这类土地的心田有几个特点,第一是发苗快,听了道以后和路旁那种刚硬拒绝不要的表现相反,很快就表示有兴趣愿意领受,应当说是很好的态度和回应。但是他另一个特点却是因为没有根,经不起太阳晒,这样的人只是出于自己一时的兴趣爱好,暂时欢喜领受,并不认真要想明白接受;所以经不起患难逼迫的考验,容易跌倒离弃真道,当然不会结实。 亲爱的弟兄姊妹,如果你信了主以后到现在,还从来没有为主结过果子的话,你可以反省一下,你是不是就是这样的人。可能你没有拒绝主的教导,喜欢听道,但恐怕不是真正从心里领受而只是感情上有好感的接受,心里并没有真理根基的建立。事实也这样告诉我们,当教会在平安无事时,大家都在一起聚会唱诗祷告,似乎都很热心爱主,根本分不出谁是好土谁是石头地。但当患难逼迫来到时,能为主站住持守真道的人就不那么多,有些人在这样情况下不知道到哪里去了。 其实到底有没有根基,不一定要到患难逼迫临到时才看出来,从结不结果子的效果已经可以知道了。那些属土浅石头地的人是听了耶稣的道理觉得不错,为种种原因来到教会,或是感到那里的人良善正直,或是因为有困难需要解决,或是有病需要医治,或是想在精神上得些安慰。他们不是认真要追求明白真道,要从主那里得到救赎的恩典。土浅石头地和好土最大的区别就是前者有石头,石头越大越多,就越无法结实,越受到太阳晒,就枯干得越快。 今天我们不能为主结实,往往就是因为我们的心里有石头,这石头可以是我们心中不信的恶心,对信仰产生怀疑的一些问题,把信主当作是劝人为善的道德修养,把聚会看作是高雅的社交活动场合。或是另存一个目的来信耶稣,为了得好处,病得医治,那些別有用心的目的正是他心中的石头,是拦阻他真正得到主的原因。这样的人来信耶稣,对圣经真理的教导並不认真对待,並非真心要来跟随耶稣,当然就无法结出果子来;在面对逼迫患难时,也就不会愿意付代价继续跟随主了。 荆棘地表明道被挤住了 另一种结不出果子来的原因是由于地里有荆棘。种子是落到了土里,也长了出来,但长出来后却被荆棘挤住了,不能结实。因为荆棘也争着要长,把养分都夺了去,种子长出来后能维持存活已不容易,要结果子就不用想了。所以那是由于营养不够、生命微弱的缘故。只有健壮长大的生命才可能结实,正如我们不可能要求一个幼嫩的孩子去做事赚钱。 在我们周围不也是有这样的弟兄姊妹,他们信了主以后,灵命老是长不大,不要说为主作见证结果子,能保持信仰不流失已经不错了。他们和其他弟兄姊妹同样在教会得到造就和喂养,为什么其他弟兄姊妹灵命会成长老练,他們却老是不长进呢?恐怕问题就像耶稣在这里所指出的那样,他们的心里有荆棘,他们的生命被荆棘挤住了。 耶稣告诉我们,荆棘是指世上的思虑、钱财的迷惑。为什么他们的生命无法长大,因为他们心里挂念太多地上的事情,物质的东西,在基督以外追求太多的内容,这些事情和内容都不是以主为中心的,不是属天的追求。如果我们的人生还是以自我为中心,以今生为指望,我们就必然会被许多今生的事情缠住,为今生的事情挂虑。如果我们还是体贴肉体,活在情欲中,那么看到别人挣了很多钱,生活得到改善,自己心中就会感到不是滋味,难免会产生贪恋钱财的心,受到钱财的迷惑。这样的人怎么样的属灵教导都无法在他里面产生作用,因为肉体和眼目的情欲在他们里面太強,使得他们对任何属灵的教导都提不起兴趣。如果今天在我们中间有这样的人,很可能你人坐在这里,心早就不知到哪里去了。这些人不是不信耶稣,种子撒在他们的心田不是不长,但就是长不大。可是他们还自以为富足,象老底加教会,在知识才干上没有不如人的。(启3:17)不知道主的要求是要结出果子来。他们以为信耶稣得生命就已经达到目的,不知道主的要求是要我们得更丰盛生命。(约10:10) 主希望我们都结百倍 其实我想谁也不敢保证,在我们心中完全没有石头或荆棘,连保罗都承认会有行出来由不得自己的时候。(罗7:18)耶稣称为好土的也不是说就都那么完全了,因此同样是好土还有结实三十、六十和一百倍的不同。同样是好土,能结出百倍的当然就比只结三十倍的更能满足主的心,那就要求我们的心地里,只有尽可能少的石头和荆棘,因为在我们里面石头和荆棘越少,结实的倍数就越多,所以即使我们已经能为主结出果子来,也不要因此就心满意足,以为已经夠了,我们应当反省究竟我们为主结了多少果子,是否能结出更多果子来。 虽然耶稣在比喻里没有说到田地光景的变化,我相信耶稣说这比喻的意思,不是要定我们的罪,乃是盼望我们能结果子,並且是结更多的果子,祂愿意每个人都是好土,而且是结实百倍的好土。 主的目的是田地变好 正因如此,我们应当看到耶稣在这比喻里,不是要把人分成四等,而是着重指出人对神的道会有的四种不同回应和态度。如果把人分成四等,这四等人就会有四种不同的下场,那么这个比喻也成了只是在定人的罪。但耶稣来的目的不是要定我们的罪,设这个比喻的目的,也不是要把我们各人分别归在哪一类之下而作出结论。祂在比喻里指出四种不同的态度,有三种是受到责备的,既然耶稣的意思不是定罪,当然就是盼望这三种人,能从拒绝神的道和不能结实的路旁或石头荆棘地,转变成能结实百倍的好土。 所以我们不要先自己来定罪,说自己是属于哪一种土地,更不要引用这比喻去定别人的罪,说他是哪一种土地,似乎在主那里已经定性了,没有希望了。我们在引用这比喻时应当体会主的心肠,祂的目的是要勉励人多结果子,从原先不结果子的光景转变成结果子更多的人,人的态度是可以转变的。事实上我们中间有谁不是从路旁转变成好土的呢? 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反省自己,究竟我们对神的话是抱著怎样的态度,在我们里面有没有石头和荆棘,阻挡我们为祂作见证结果子。耶稣说这比喻的意思绝对不是说你里面有石头和荆棘,就一直是这样,不能变了。耶稣的意思刚相反,正是要借这比喻来提醒我们把原先的路旁硬土改变成好土,原先石头荆棘地能除去石头荆棘而结实。所以我们对神话语态度的转变,才是主设这比喻的真正目的。 没有生来的好土 事实上我们中间有谁向来就是好土的?若不是主的怜悯,我们原来都是路旁硬土的人,在面对福音的时候都是硬心拒绝不要的。在我们里面谁不是从满了石头和荆棘,而逐渐靠主的恩典得到清除,才成为好土的?主不是要我们去责备那些拒绝福音的人、指责他们刚硬的心、定他们的罪,说他们是路旁的。主的福音种子照样撒在路旁,正是希望路旁的硬土能改变成好土。 以我自己来说,我们家原来是没有人信主的。我祖母和外祖母都是热心吃素拜佛的人,我母亲虽不像她们那样迷信,也以为应当恪守妇道不忘按时祭祖。在我十二岁那年春节的时候,有一位母亲的朋友打电话给她说,在我们家附近的一间教会有布道会,请我母亲去听福音。我母亲就象所有不信的人那样,找了一个理由回绝了。那里知道这个布道会一连有八天,这位朋友每天都打电话来请她,她也每天都找个理由拒绝。第八天,这位朋友又来电话说:今天是最后一天,请你一定来。那天是星期天,父亲也在家,母亲觉得更有理由可以拒绝了;还是父亲说,人家来了这么多次电话,就去一次吧!母亲也想,既是最后一天,去一次以后,也不会再来麻烦了,这才答应前去。但就是在这一次,母亲接受了耶稣作救主,福音就这样临到了我们的家。 亲爱的弟兄姊妹,我常以此勉励自己,为主作见证传福音不要怕碰钉子、不要灰心。母亲的这位朋友就是我最好的榜样。如果那时她打了几次电话,看到我母亲拒绝,就认为这是路旁的硬土,下地狱也是活该,不再继续的邀请,也就不会有那次我母亲接受耶稣的结果。可以说母亲的心田原先一直是路旁的光景,但就是因为这位朋友的耐性劝导,而从路旁变成了好土。我母亲信主以后非常热心,到处传福音,把我们家中的人一个一个都带到主的面前。她信主不足一年,就在一次飞机失事事故中去世,神的怜悯,藉着这位朋友的帮助,使她及时得到了救恩。 是好土更当注意保持 其实我们都是这样,不是生来的好土,一信主就没有荆棘、石头,都是经过主的怜悯改变我们的。彼得也不是从开始就是好土的,即使他已经跟了耶稣,他里面还是有不少大大小小石头的。当面对逼迫时,他不敢在一个使女面前承认自己是跟过耶稣的,就象是经不起太阳晒的土浅石头地。但是以后主改变了他,当他在公会面前为主作见证时,表现出来的忠心和胆量,足以证明他确实已经从土浅石头地改变为好土。(徒4:13)当初他胆怯、凭血气、自大的那些石头已经给除去,就能结出果子来。 即使我们已经是好土,能够为主结实,我们也不应因此而满足,因为主愿意我们结果子更多。我们仍应时时反省,看在我们里面的石头、荆棘有没有除净,如果有的话就随时除去。我们除得越干净,就能结实越多,原先结实三十倍的,就可以结出一百倍。 就是我们能结实一百倍了,也需要保持时时反省,因为在我们里面现在没有石头,不等于以后不会再有石头。撒但不会甘心它的失败,它要不断找机会丟石头进来。荆棘除掉了,还是有可能会再长出来的。也就是说,田地的光景不但会变好,也会变坏。当我们自以为是好土而放松自己,这正是撒但来送石头、撒荆棘的时候。曾经是结果百倍的好土,如果不能保持时刻儆醒,那么也会变成荆棘丛生遍地石头的荒地,再也无法结实。这是为什么我们看到有些弟兄姊妹曾经很爱主,也为主作了美好的见证,结出丰富的果实,最后却从教会事奉中消失了。这是十分可惜的事,值得我们引以为戒,也巴不得这样的弟兄姊妹能醒悟过来,从自满自足的光景里出来,把心里的石头和荆棘除去,再次成为好土,结出百倍的果子来。 不是种子要改良 应当指出,耶稣在比喻里丝毫没有认为,不结实是因为种子的问题;没有说因为四种田地里,竟有三种不结实,所以种子需要改良,要研究一种能在路旁生长的品种,不怕太阳晒的品种,可以和荆棘同长共存的品种。种子是指神的道,圣经纯正的教导,这是不会错的、不能变的。不能结实的唯一原因是田地有问题,人心有问题。不是神的道过时了,不适应潮流了,需要更改以符合时代气息和特征了。耶稣在比喻里,十分明确的指出,需要改变的是田地,是人心,不是种子,不是神的道。 今天在教会里有人说,现在还讲罪,还传认罪悔改的道理,太落后于时代,不适应社会潮流了。在民主社会应当要尊重人,老是指责人有罪太刺耳,有损人的自尊心理,不利教会和社会保持良好的互动。又有人说,我们讲“因信称义”已经讲得太久,都变成“因信称霸”了。人家不愿意信,我们应当尊重,可以另找别的途径,让人不必一定相信耶稣,也一样可以得救。凡此种种,其实一句话,不是人心对神的道态度要变,而是种子过时了,应当要改变。否则在今天这样民主自由的社会里,教会是一定要被淘汰,没有前途的。 可悲的是,今天在教会里,还真有这样的好心人,在研究种子的新品种,希望能迁就那些拒绝福音的人,发明在路旁、石头、荆棘地照样能长的种子。也确实有形形色色各种新奇道理流传开来,通过修改福音内容,借用人喜欢的世俗方法,降低神公义圣洁的要求,想迎合人意而使真理原则向社会妥协。对坚持种子不能变的人,则被指责为顽固愚昧,破坏了教会和社会的和谐。 但耶稣在这比喻里的意思是再清楚不过了,不结实不是种子问题而是土地问题,需要改变的不是种子而是土地。当然任何田地光景的改变,都离不开神的工作、圣灵的工作。我们应当除去我们心田里的石头、荆棘,是表明我们愿意接受圣灵在我们身上的工作,乐意配合神对我们的要求。 种子撒路旁不浪费吗? 在这比喻里还有一个特别的地方,就是撒种的人连路旁也撒,这和一般人只在好土撒种不同,有人以为那不是白白浪费了吗?我想耶稣这样说正是要我们明白,当我们传福音的时候,祂不要我们选择对象、研究策略、有选择的传。他要我们是抓住一切机会,向所有的人传。我们在传福音时难免会认为有些人态度谦和,可以向他传,有些人态度强横,大概不会要信耶稣,以后再说吧。其实这还是出于怕碰钉子、被人取笑的心理。耶稣给我们的使命是向万民传福音,即使是看似强横刚硬的人,你怎么知道耶稣不会改变他的心,使他从路旁变成好土呢?我母亲就是最好的证明,在人看来,连请几天都请不动,天天给人碰钉子,就由她下地狱吧。那里知道她一去听福音就信了耶稣,从路旁变成好土。 即使有些人的心是坚持到底都不愿接受福音的,也就是坚持到底都是路旁硬土的,我们向他们撒种,还是有它作用的,因为在审判的时候,我们所传的道可以见证我们已经尽到该传的责任,同时这道也要成为他们故意拒绝救恩的定罪依据。(约12: 48)如果人人以为这个人不会信耶稣,没有人把福音传给他,那么将来审判的时候,他就有理由说:我不是不要信耶稣,没有人向我传,我怎么信呢,你怎么知道我不会从路旁转变成好土呢? 求神帮助我们都成为好土,可以结实百倍。同时也光照我们,经常察看在我们里面还有没有石头、荆棘,使我们尽可能除得干净。我们要结实百倍,就得跟随主的脚踪去撒种,不分时间,不分地点,尽力的撒,撒纯正的道,相信我们的劳苦在主里面不是徒然的。(林前15: 58) |
![](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