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||||||||||||||
![]() |
主 页 | ![]() |
![]() |
讲道集 | ![]() |
![]() |
讲道集-福音信息 | ![]() |
![]() |
![]() |
||||
![]() |
||||||||||||||
主救撒该 路加福音19: 1-10 “耶稣进了耶利哥,正经过的时候,有一个人名叫撒该,作税吏长,是个财主。他要看看耶稣是怎样的人,只因人多,他的身量又矮,所以不得看见,就跑到前头,爬上桑树,要看耶稣,因为耶稣必从那里经过。耶稣到了那里,抬头一看,对他说:撒该,快下来,今天我必住在你家里。他就急忙下来,欢欢喜喜地接待耶稣。众人看见,都私下议论说:祂竟到罪人家里去住宿。撒该站着对主说:主啊,我把所有的一半给穷人,我若讹诈了谁,就还他四倍。耶稣说:今天救恩到了这家,因为他也是亚伯拉罕的子孙。人子来,为要寻找、拯救失丧的人。”
寻找有不同目的 撒该爬树看耶稣这件事情是大家都熟悉的,当耶稣看到那些耶利哥人,因为祂说要住到撒该家而表现出不以为然时,祂特别向他们指出,祂来是为要寻找、拯救失丧的人。耶稣告诉他们,祂到耶利哥来的目的,就是为了要寻找象撒该那样,在大家看来是失丧的人,寻找被大家看作是罪人的人。所以祂去住在撒该家,是很正常的选择。这不是耶稣对撒该有偏心,当时所有在场的人,都是耶稣要寻找的对象,祂也都同样愿意住到他们家去的,因为世人都犯了罪,亏缺了神的荣耀。(罗3: 23)只是这些人还不认识,也不承认自己是罪人,都认为只有撒该才是一致公认的罪人。当时也只有撒该一个人承认自己是罪人。他原以为耶稣也是和大家一样厌恶他弃绝他、想不到他还是耶稣要寻找的对象,耶稣到耶利哥竟就是为了他的缘故。 那么耶稣要寻找象撒该这样的人又是为了什么目的呢?耶稣说,是为要拯救他们。祂来不光是寻找,寻找的目的就是为了拯救。这正是我们今天所传救恩的中心内容。魔鬼也在寻找,但牠是如同吼叫的狮子,遍地游行,寻找可吞吃的人。(彼前5: 8)魔鬼寻找是为了找到后可以吞吃,只有耶稣,祂寻找的目的是为了要拯救。 不但魔鬼在寻找可吞吃的人,在圣经里我们还可以看到更多人与人之间寻找的例子。希律王寻找耶稣,目的是要杀害祂。扫罗王寻找大卫,目的是要除掉他。更有一次文士和法利赛人寻找到一个行淫时的妇人,目的不但是为了要定她的罪,把她打死,也是想要借此寻找耶稣的把柄,定耶稣的罪,置祂于死地。(约8: 3-6) 就是今天,我们也可以在社会上,甚至在弟兄姊妹中间,看到彼此寻找的情形。寻找什么呢?找人的错、找人的把柄,可以指责论断,可以打击别人高抬自己。我相信我们对今日社会上人际关系的紧张,是深有体会的,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不正常寻找而造成的结果。唯有耶稣,祂来寻找罪人,不是要定人的罪,而是为了要拯救他们。 那些文士和法利赛人为了要寻找耶稣的把柄,特意带着一个行淫时被拿的妇人到祂面前。我们知道犯奸淫都是在暗中作的,不会公开让人知道。那些文士和法利赛人能够把她当场抓住,确实是花一些功夫去寻找的。而他们辛辛苦苦寻找这样一个妇人的目的,又是为了什么呢?是要挽回她帮助她吗?不是的,是要审判她。不但要定她的罪,更是想以此寻找耶稣的把柄,定耶稣的罪。 按照律法要求,抓住这样的妇人是应当把她打死的。这些文士和法利赛人并不是不清楚,自己也同样没有遵行律法,行律法所要求的。他们为了要逃避自己受律法的惩罚,就只能从处罚别人着手;希望通过处罚别人,态度越凶,打得越狠,越表明自己对律法的忠心,是维护律法、遵行律法的,以此掩盖自己不遵行律法的罪过。 今天在弟兄姊妹中间,也不是没有这样的人,在指责别人的时候,是那样言正词严,好象对主是这样的忠心。但自己是不是行神要我们行的事呢?恐怕未必。正如耶稣说的“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,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?”(太7: 3)其实我们知道,神要我们遵行祂的旨意,是要我们行祂要我们行的事,人越认真去行,才越表明是遵行祂的旨意,而不是看我们在对待别人失败时有多坚决、多严厉。 当一个违犯了律法规条的人落到这样的人手中,他们是从来不会想到怜悯挽回的。所以这些文士、法利赛人把这个妇人带到耶稣跟前时,认为她是死定了,并没有丝毫挽回她的意思。不过在她死之前,还要利用她来陷害耶稣。他们问耶稣说,这妇人是正行淫之时被拿的,祢说该把她怎么处理呢?为了更有把握定这妇人的罪,他们还特别提醒耶稣,摩西在律法上吩咐过,把这样的妇人用石头打死。他们以为耶稣一定不敢公然更改律法的教导,否定摩西的吩咐。他们想这次耶稣是免不了要当众出丑,显出祂教导的虚伪错误。因为在耶稣一贯的教导里,总是满有怜悯,以拯救饶恕为目的。而这次那个妇人应当被打死是改变不了的结局。 律法应当首先用在自己身上 想不到耶稣的回答是“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,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”。耶稣没有更改律法的教导,也没有否定摩西的吩咐,祂没有说这样的妇人不应当被打死,但耶稣的回答显示祂对律法更全面的领受,更符合真理的作法。耶稣向他们指出,神赐下律法的目的,不是要人用律法去处置别人,而是把律法先用在自己身上。 我们知道法利赛人是最自以为义的,但是这次却竟然没有一个人先下手拿石头打那妇人。有时我想,现在的人心恐怕比这些法利赛人是有过无不及,这件事情如果发生在今天,当耶稣问说:“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,可以先拿石头打她”,恐怕耶稣的话还没有说完,妇人身上早堆满石头了。现在的人根本不会考虑自己有没有罪,反正死无对证,先拿石头打那妇人再说。好象只要我敢打,不就是证明我没有罪吗? 当时在场的人,听见耶稣这样说,倒还有一点羞耻感,从老到少一个一个都溜走了。但是耶稣没有走,祂没有必要走,因为在所有的人中,唯一能够定这妇人罪的,就是耶稣,唯一有资格第一个拿石头打这妇人的就是祂,唯有祂是没有罪的。但是耶稣却没有拿石头打她,不是她犯奸淫没有关系,不是她犯罪不该死,更不是耶稣没有资格定她的罪。耶稣是跟她说:我也不定你的罪,去吧,从此不要再犯罪了。耶稣是告诉她,她是该死的,耶稣也是可以定她死罪的,但现在还不到定罪的时候,所以耶稣是给她悔改的机会希望她能悔改。如果不悔改,最终还是逃不了神公义审判的。 要有恨罪之心 现在有些人因为耶稣有赦罪的恩典,就说犯罪不要紧,甚至还有人胡说可以靠恩犯罪,这绝对不是从圣经来的教导。耶稣没有定那妇人的罪,并不是意味她犯姦淫不要紧,祂的恩典够她去犯姦淫的。耶稣是告诉她“我也不定你的罪”,她是有罪的,但这次耶稣不定她的罪,因为“现在正是悦纳的时候,现在正是拯救的日子。”(林后6: 2)不是罪不要紧,而是现在是怜悯拯救的时候,祂来是要寻找、拯救失丧的人,还不到定罪的时候。 我们信主后都难免会有失败犯罪的时候。(加6:1)但一个真正悔改信主的人,一定不会放任自己故意去犯罪。每当犯罪的时候,心中也不会不在乎,以为不要紧。保罗说“我真是苦啊,谁能救我脱离这取死的身体呢!”(罗7: 24)当我们被过犯所胜而犯罪失败的时候,我们的内心一定是感到痛苦无奈的。 这和任意犯罪而不在乎的人完全不同,那些任意犯罪还说有耶稣的恩典,犯罪不要紧,甚至想靠恩犯罪的人,他们对自己的罪没有忧伤难过,没有痛悔自责,这样的人只是自以为信耶稣,其实是从来还没有真正悔改相信过耶稣。因为相信耶稣,就是指一个人为自己过去的罪忧伤痛悔,对罪有痛恨之心。(约16: 8)对他来说,犯罪不再是一件乐事而是苦事。 撒该是想看热闹吗? 刚才我们读的路加福音十九章,说到另一个失丧的人,就是撒该。当耶稣来到耶利哥,那里挤满了人,大家都想看看耶稣,撒该也来在其中。撒该是作税吏长的,当时以色列人在罗马帝国管辖之下,需要向罗马官府缴税,税吏就是帮罗马官府收税的人。由于他们是帮罗马人作事,所以大家都不愿和这样的人来往,把他们看作是不忠于摩西律法的罪人。但还是有人喜欢作这样的工作,因为有机会在例定的数目以外多取而发财。税吏长就是这些税吏的长官,自然有更多机会贪赃枉法,所以他是个财主。但他也一定更遭大家痛恨和鄙视,是罪人中的罪人。 象撒该这样的人,平时一定是尽量避免在公众场合出现,以免受到不必要的讥讽冷落,自讨没趣。但这次撒该竟顾不得这些,不但来到众人中间,还爬到一棵树上,唯一的目的就是要看耶稣。我们都有在街上看热闹的经验,即使人多,个子长得高的见个子矮小的挤上来,都会侧身让一下,使大家都能看到。可是当撒该来到那里时,很多人站在前面,他长得矮小,想挤到前面,但从哪里都挤不上去。为什么呢?我想一定是大家一看到是他,不要说让,有空间也要堵住不给他挤;他在后面,就偏挡住他不给他看。 最后撒该没有其它办法,不得不爬到一棵桑树上。如果是一个孩子爬树,那是很平常的事,如果是一般人爬树,在这种场合也不会引起大家特别注意和议论。但这是撒该,一个既有钱,又有特殊地位,更遭人痛恨的人,他爬树不是刚好成了大家冷嘲热讽的话题吗?我想撒该在爬树前也一定考虑到这样的后果,所以若不是十分必要,他是不会爬树的。今天若不是因为他心中实在太迫切想要看到耶稣,他是不肯这样惹人笑话去爬树的。 今天如果有人说给你一百块钱,要你去爬树,你会愿意吗?我是不愿意的。可是如果是给一万块又怎样?我想为了这一万块,我就爬一下吧,到底是一万块钱阿。可见即使在一般情况下不愿意爬树的人,当有非爬不可的原因时,还是会不顾一切而爬的。 撒该在一般情况下,是绝对不会肯爬树惹人笑话的,但现在他却为了要看耶稣而不顾一切爬到树上,说明他要看耶稣不只是一般的原因,一定有对他来说非见不可的需要,连爬树都是值得的。如果撒该只是为了好奇想看看耶稣这个人是怎样的,那么当他到处都挤不到前面时,可能心中会想就算了吧,不看也没什么关系。但如今为了看耶稣,竟肯不顾体面而爬树,可见他心中有一个一定要看到耶稣的迫切需要。他是有钱人,当然不是为了想得到什么物质好处,那么他这样渴想看耶稣,又是为了什么呢? 一个公认的罪人 当耶稣走近他时,就呼叫他说:“撒该,快下来!”耶稣既不认识他,怎么能叫出他的名字,知道他就是撒该呢?虽然耶稣是神,能知道一切,但当耶稣在世为人时,祂并不总是在祂神性里行事说话的。我想很可能是耶稣到了耶利哥,一路走过来时,不断听到人们在议论一个名叫撒该的人,是个最坏的大罪人,他竟也想要看耶稣!现在大家偏不让他看,使他不得不爬到树上,当场出丑。可能还有人得意地说,他挤到我旁边,我就是不让他挤上来。有的说,我比他高大,他到我旁边,我就是遮住他不让他看见。也可能有人见耶稣过来,就大声提醒耶稣“这爬在树上的,是个最坏的罪人;他想看祢,不要去理他。”大家以为耶稣一定也是跟他们一样,讨厌他、不要看他的。 当耶稣听到有这样一个人人痛恨,为大家所不齿,一致公认的罪人要看祂,这不正是祂要寻找拯救的对象吗?这不正是祂到耶利哥来的目的吗?这样的人要看耶稣,不是应当鼓励帮助他,让他能看到,怎么可以故意排挤不给他看呢? 所以当耶稣看到有一个人爬在树上,众人都向那人指指点点,甚至还有谩骂的,而那个人也是羞羞惭惭地躲在树枝间在看祂,祂就知道这个人就是撒该了。耶稣走到他面前,跟他说:“撒该快下来,今天我必住在你家里。”这使所有在场的人都傻了眼,大家原以为耶稣一定是跟他们一样,也是痛恨撒该的。现在耶稣不但和他说话,还说要住在他家里,耶利哥这么大,难道就没有其它地方可住了吗? 耶稣是想住得舒服点吗? 当时大家私下议论些什么,圣经没有记载,但一定会有人说,耶稣住在财主家里,是想住得舒服些,吃得好一些吧!我们知道耶稣一生从来没有为自己作过任何打算安排,祂曾经说:“狐狸有洞,天空的飞鸟有窝,人子却没有枕头的地方。”(太8: 20)祂也经常为了作工,连吃饭也没有工夫。(可6: 31)祂哪里会为了想住得舒服些,吃的好一些而到撒该家去呢。 那么耶稣要住到撒该家去又是为了什么呢?耶稣自己的回答“今天救恩到了这家,因为他也是亚伯拉罕的子孙。”耶稣拣选去撒该的家,是为了要把救恩带给这家;而且还特别指出,因为撒该也是亚伯拉罕的子孙。当时还是律法时代,神一切恩典都只临到以色列人的范围。所以耶稣特别提醒他们,尽管撒该是这样令人不齿,他还是以色列人,只要他有愿意悔改的心,就应当尽量挽回他,给他机会,而不是打击他、排挤他。 最后耶稣更指出,祂来的目的就是为罪人、为失丧的人、为象撒该这样的人。撒该想要看耶稣,不应当不给他看,而是要鼓励他帮助他来看耶稣才对。事实上在当时这么多要看耶稣的人中,还有谁是比他更迫切、更需要看耶稣的呢?他为了看耶稣,放下自己的尊严和体面,不顾旁人的讥笑和谩骂。可以说他为了看耶稣,付出的代价在当时这么多人中是最多的。 当时在耶利哥有这么多人迎接耶稣,他们都是为什么来的呢?我相信看热闹的要占大多数。那么撒该也是为了看热闹吗?我已经说了,如果为了看热闹,他还不至于连自己的体面都不顾而爬树。他是税吏长,是个财主,以他的地位身价,除非是万不得已,是绝对不会轻易爬树让人笑话的。所以他要看耶稣,不会是为了好奇看热闹,一定是有更重大的原因。 众人是真欢迎耶稣吗? 在看耶稣的人中间,除了看热闹外,也总有一部分是为了想吃饼得饱,从耶稣那里得些物质好处的。在约翰福音第六章里就记载了这样一群人,他们在耶稣用五饼二鱼分给大家吃饱后,又到处找耶稣,目的不是要跟随祂,而是还想再有饼吃。(约6: 26)在当时的耶利哥人群里,存这样目的的也一定不少。那么撒该是不是也是为了想从耶稣那里吃饼得饱呢?我想他应当还不至于。他是财主,不愁吃不愁穿,而且还要吃得好穿得好。免费午餐对他来说不会有很大的吸引力,还不至于使他为此而爬树。所以应当是另有原因的。 耶稣每到一个地方,总有许多人将患了各种病的人放在街市上,等耶稣经过,可以得到医治。(可6: 56)当时在耶利哥也一定会有很多病人躺在那里,希望耶稣来的时候能摸到祂,就可以得医治。撒该是不是也是因为有病,才想来看耶稣呢?我想也不是的。他能爬树,表明他身体是健康的;要不然,一个成年人再加上有病,是不会去爬树的。所以他也不会是为了有病想得医治的缘故。 那么撒该要看耶稣的目的究竟是为了什么呢?除了上面我们提到的这几个原因外,就只能是一个失落的罪人想从耶稣那里得到指点和安慰了。事实上,在当时这么多的人中,确实只有他,不但是公认的罪人,也是唯一自己承认是罪人的人。虽然他因作税吏长而发财,他难免心中会有感到内疚不安的时候。他知道自己遭人痛恨,但他贪财的心又使他无法自拔。他想找人倾诉自己内心的痛苦,但除了遭人白眼,没有人肯接近他、帮助他。他感到在他心灵深处有一个需要,但说不清楚这需要是什么。他需要一位能安慰他,指点他人生道路的人,从他听到关于耶稣的事迹,他感到耶稣就是他所需要的这个人。 他听到过关于耶稣的事情,耶稣对罪人的体恤怜悯,他不知道象他这样一个被众人所不齿的人,也能得到耶稣的大爱,不被弃绝吗?当他到处遭人痛恨的时候,他想知道这位听闻中的耶稣在见到他的时候,能理解他痛苦的内心吗?耶稣成了他最后的希望。正是在这样心情强烈催促下,他放下自己的尊严,不顾自己的体面,不理众人的嘲骂,毅然爬到树上。他需要看耶稣,更希望让耶稣看到他,他想知道当耶稣看到他时,会有怎样的反应和表示。现在耶稣看到他,竟然叫他的名字,还说要住到他的家去时,他心中的喜出望外,得到的安慰和激励,是可想而知了。 耶稣还能去谁家过夜? 当时众人都私下议论,对耶稣到罪人家里去住宿不以为然。但我们有没有想过,当时耶稣如果不到撒该家住宿,有没有更合适的地方接待祂呢?在这许多等待耶稣,迎接耶稣的人中,还有谁的家比撒该家更欢迎耶稣去住呢? 首先从需要来说,在当时所有的人中,只有撒该承认自己是罪人。其余的人,不论是为什么原因来的,没有一个认为自己是罪人的。他们希望从耶稣得到的,最多不过是今生的恩典和祝福,并不是对罪的怜悯和赦免。当他们提到耶稣到撒该家住宿时,不是说撒该家,而是说“罪人家里”,罪人成了撒该的代名词。一提罪人,大家就知道不是你也不是我,每个人都感到自己比撒该好,只有他才是罪人。 他们不知道耶稣来,就是为要寻找、拯救失丧的人,现在只有撒该是失丧的人,只有他承认自己是罪人,你说耶稣不去他家,又去谁的家呢? 其次,当人存着利己的目的来看耶稣,并不是真的欢迎耶稣、寻求耶稣,只是想从耶稣那里得些物质好处;如果耶稣住到这样的人家去,他们会欢迎吗?可能有的人会跟耶稣说,我是很想招待你来我家,只是我家有病人,不太方便,你就在街上医治他的病吧! 那些为了吃饼得饱而来看耶稣的,如果要他把耶稣接到家里去,那不是倒过来他还得拿出饼来招待耶稣,他会愿意吗?至于那些看热闹的人,更是一到晚上,没有什么热闹可看,就各自回家去了。耶稣在哪里过夜跟他们又有什么关系呢? 这些人自己不想接待耶稣,别人愿意接待就随意论断刁难,免得因为自己不接待,别人接待,显出自己的不是。今天在教会里不也有这样的人吗,当有人作主事工时,有些人自己不作工事奉主,看到别人事奉就多方挑剔指责,为要表明我这样不作工是有道理的,是更合神心意的,别人作工并不比我好。 当时即使真有一个人邀请耶稣到他家过夜,那是因为他慷慨好客,也可能是因为他有求于耶稣,想以招待作交换。耶稣如果到这样的人家里过夜,至少也是欠了他的人情。即使为他行什么神迹奇事,也不是恩典,而是还人情债。到离开的时候,少不得还要谢谢他才行。 但是耶稣到撒该家去,撒该知道自己的不配,现在耶稣竟然愿意住到他家去,这明明是耶稣在众人面前抬举他,给他莫大的恩典。他绝对不会想到要耶稣谢谢他的招待,而是他和他一家都终生感激不尽。更重要的是,这也使他更认识耶稣,知道耶稣并没有象众人那样鄙视他、弃绝他,而是真正爱他、怜悯他的。 撒该是在还罪债吗? 因此当撒该听到耶稣主动提出要住到他家时,他会那样的受感动得安慰。从他当场表示,愿意把所有的一半给穷人。凡他讹诈过的人,他愿意四倍偿还,可知他内心的空虚和对爱的渴慕得到了满足,长久在他心中因罪恶感而有的内疚,和对人生的彷徨看到了曙光,否则他是不会作出这样承诺的。 有些弟兄姊妹把撒该这样的承诺叫作“还罪债”,这是不正确的。任何人的罪债都不是靠钱财来还的,是完全靠主耶稣的替死救赎,是我们从主白得的恩典。就象诗篇49: 6-9说:那些依仗财货、自夸钱财多的人,一个也无法赎自己的弟兄,也不能替他将赎价给神,叫他长远活着,不见朽坏,因为赎他生命的价值极贵,只可永远罢休。 虽然撒该是财主,但要想在神面前用他的钱财来赎罪,那还差得太远,赎生命的价值是无法用钱财计算的。今天你就是用全世界所有的财宝想赎一条最小的罪,在神那里都是办不到的。如果罪能用钱财来赎,那么神的公义圣洁到哪里去了?因为显然有钱人就合算,可以有犯罪的本钱和空间。 撒该在这里心甘情愿拿出自己所有的一半给穷人,又愿意归还他讹诈过的人四倍,这是表明他生命彻底的改变,虽然当时他并不一定已经明白耶稣赦罪救赎的道理,但耶稣对他的爱和怜悯,是他已经刻骨铭心亲身感受到的。他原先是贪财如命,为了钱甘心作税吏遭人痛恨,现在他竟能自愿拿出钱来周济穷人,这不是说明他从贪财到不爱财,生命改变的见证吗? 耶稣在回答彼得要从心里饶恕自己的同伴时,讲到一个不肯饶恕同伴的恶仆,主人在严厉责备他时,特别指出“你不应当怜恤你的同伴,像我怜恤你么?”(太18: 33)主人不需要为那恶仆的同伴求情,不需要跟那恶仆说“看我面子,免了他这十两银子吧!”或是说“这十两就算在我的帐上”。耶稣的意思是,你既蒙了这么大的怜悯,如果你有一点感恩的心,至少你也应当有怜悯别人的心肠。主人之所以大怒,是因为这恶仆得了这么大的怜悯和恩典,却无动于衷,丝毫没有感恩的心。 相比之下,撒该正是因为得到耶稣的爱和怜悯,出于知恩感激之情,才作出如此反应的。他对耶稣的道理还来不及明白许多,但从他改变的生命使他已经能作出这样舍财的决定。所有作税吏的都是为了爱财贪财的缘故,如今撒该自己提出要归还四倍,完全是出于自愿,出于感恩的心;如果不是生命改变,会有这个可能吗? 弟兄姊妹,今天我们也就是站在那里众人中的一个,我们是存着什么目的在迎接耶稣呢?你是希望从耶稣那里得到些今生的好处,盼望一家大小得平安、出入蒙保佑、工作得顺利呢,还是愿意象撒该那样,是为了要得到耶稣自己而来到他面前呢?但愿今天在这里的每一位,我们得到的不只是短暂人生中的某些恩典,而是真正从天上来永远的属灵福气,不是得恩典而是得到耶稣自己,得到耶稣住到我们的心里,得到这永远的生命。 |
![]() |